企业动态
联系方式
手 机:京13811700730
- 作者:
- 来源:
- 日期: 2016-01-26
- 浏览次数: 1097次
PPI与CPI分化:老龄社会的普遍现象
2014年03月16日
证券市场红周刊
证券市场周刊·红周刊特约作者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国庆
数据的背离
2月份中国物价数据显示,CPI同比增速为2%,PPI同比为-2%,显然两组数据是互相背离的。
乍一看图1,好像CPI和PPI数据同步涨跌,只是幅度大小的差异,二者之间似乎并行不悖。但仔细观察看出问题,因为CPI不论涨幅高低,已经连续上涨5年,而PPI从2012年以后却持续两年下跌,显然二者之间出现了持续的背离,2012年以后的价格运行规律出现了本质性的变化。
定基指数显示更明显的背离
同比分析主要适于短期时序分析,而对于长期数据演变趋势,则要用定基指数来观测。长期分析不必考虑季节因素,无需做出主观调整,只需把环比数据累计起来,明确的趋势便一目了然。
我们把2001年12月以后CPI和PPI定基指数列于图2,可以看出清晰地规律:
1、2002~2007年,PPI定基指数显著领先于CPI定基指数,阶段性涨跌幅度均大于后者。PPI的领先时间大约3~4个月。
2、2008~2010年期间,两个指数大体同方向运行,但CPI波动周期拉长,PPI波动周期变短,二者的随动关系出现了紊乱,PPI似乎走势更趋于凌乱,而CPI趋势日趋鲜明。
3、2011年以后,CPI与PPI出现完全反向的运行趋势,前者持续上涨,后者持续下降。
背离的深层原因——老龄化的到来
起初,人们喜欢用劳动力成本,CPI的滞后效应等因素来解释这种背离,甚至一致认定CPI随后会下行,甚至变负,但是持续两年多了,CPI还是正数。其实考察一下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就会发现:这是人口红利逆转后的正常现象。
图3展示了我国人口长期变化趋势。从中可以看到,由于上世纪50、60、70年代我国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,使得1965年以后中国进入劳动人口持续上升,被抚养人口比率持续下降的所谓“人口红利”时期,到2010年我国人口红利达到极致,当年劳动人口占比达到惊人的74.53%,抚养比例仅为34.17%,与历史平均值51%比较,我们享受了49.25%的人口红利。这个数据的经济学含义是,在制度、资源和技术水平相同的条件下,我国经济总量因为享受人口红利而比正常值高出49%。
人口红利是由于人口生育节奏紊乱而导致的生产力不正常波动,只要享受人口红利,随后必然承担人口负债,受益多少,偿还多少,古今没有例外。也就是说,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是改革开放和人口红利叠加的结果,以往我们对制度红利的效果被过分夸大了。
从图2可以看出,我国尽管依然享受人口红利,但效果日益减小,这对经济增速的长期下降形成了压力。
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化,按照人口红利的递减趋势,到2022年,由于人口红利下降导致的经济增速下降,将使我国潜在经济增速比2010年下降3.43个百分点,由于2010年我国潜在GDP在9%左右,那么到2022年,我国潜在GDP大致在5.6%。从这个角度说,即使没有外部的经济危机,即使没有四万亿后遗症,我国的经济增速也会在2022年降到5%~6%这一区间。
经济发展一般的规律是,人口红利上升期,储蓄率提高,劳动力价格下降,投资率增加,伴随PPI的持续上行和CPI的相对滞后;到了人口红利衰减期,劳动力价格上升,储蓄率下降,投资减速,PPI下行,CPI上升。人口红利的逆转,导致在生产要素中机器设备与劳动力的价格发生逆转,基于这个逻辑,即使没有经济危机或债务危机,仅仅是人口红利变化,也足以造成CPI和PPI走势持续分化的趋势。
日本的例子
日本也是在战后快速生育,导致1950~1990年间人口红利快速释放,到1990年以后人口结构逆转,经济快速下滑,伴随这个过程的,也是CPI与PPI的分化。参见图4。
从图4中可以看出:
1、1980年以前,两个指数通向运行,PPI领先于CPI。
2、1980~1984年期间,PPI指数已经开始持续横盘,而CPI指数则持续上行。
3、1986年以后,PPI显著下降,而CPI持续上行。
4、1999年,在PPI已经持续下行13年以后,CPI才开始下行。
http://d4.sina.com.cn/pfpghc/70ec8ed85f1d4b7a9e1b0029116fc82f.png
从这里可以看出,日本的PPI早在1986年就开始显著下跌,而且直到2003年才结束,时间长达17年。而日本的CPI则在此后16年才开始下跌。这种原因与中国类似。首先,日本与中国一样都是高储蓄国家,在经济下行初期,国民以高速成长期积累的储蓄和股权投资维持生活,使得经济即使减速,生活水平一直没有降低,甚至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,工资上涨而导致通胀持续。但是,在2000年后,由于储蓄消耗和海外投资亏损,使得日本居民储蓄大幅降低,支付能力绝对下降,从而出现持续通缩。
对于中国货币政策和经济分析的启示
这些数据表明,通货膨胀无论PPI还是CPI,都与货币政策松紧无关,它是基于人口变动趋势的一种周期现象。如果两大通胀指标同步运行,似乎还能解释货币政策的作用,当着两大指标背离的时候,根本看不出货币政策有什么作用,甚至处于通胀还是通缩都无法界定。
我国目前进入CPI持续上涨时期,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同时储蓄率逐步下降所导致,与货币供应松紧没有任何关系。与此同时,PPI持续下降也是不可改变的规律,我们搞经济分析的同仁,以后不需要再分析PPI何时回升了。
上一篇: 开放的社会不需要
下一篇: 专家称农村老龄自杀率远超年轻人